1950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讲话,强烈谴责了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干涉行为,指责美国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种种行径,展现出中国领导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就在讲话前不久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局势迅速恶化。美国两天后便迅速派遣海军和空军侵入朝鲜领空,并且同时指示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企图在远东地区加强军事压力。中国当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经过多年战争的磨难,人民渴望和平,深知战火带来的痛苦与不安。然而,美国对中国的关切和担忧显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7月7日,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成立所谓“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提案,并在次日任命了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中国的立场依旧坚定,毫不妥协。
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声明,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绝不会袖手旁观。然而,美国对这些警告置若罔闻,继续向朝鲜推进,并坚信中国不会出兵。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小,没什么好担心的。”美军高级指挥官对中国的态度也显得极其轻蔑。国务卿腊斯克曾向麦克阿瑟提到来自“北京的威胁”,但麦克阿瑟却毫不在意,甚至讽刺道:“我真不明白中国为什么要管这件事,他们到最后肯定会后悔的。”
展开剩余74%在美国人眼中,中国多年来在面对西方列强时一直显得软弱无力。即使中国在近现代曾凭借惊人的血勇击退外敌,这种固有的偏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对于那些与中国接触过的美国军方领导人来说,他们眼中所熟知的中国人,通常指的是已经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美军一旦进入朝鲜半岛,必然会向北推进,进而对中国构成威胁。美军的情报评估认为中国的军力不堪一击,尤其是在海军和空军的支持上,解放军几乎处于劣势,认为中国不会介入战斗。
然而,现实情况却出乎美国人的预料。朝鲜人民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展现出了相当强的战斗力。自战争爆发以来,朝鲜人民军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占领了汉城,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大获全胜,逼得南朝鲜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即使美军陆续支援,仍未能有效阻止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如果没有后来的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很可能会将美韩联军赶出半岛。朝鲜人民军的战略失误在于过度拉长了战线,美军从仁川登陆后迅速切断了他们的补给线。
美国最初的目标是将朝鲜人民军赶回三八线,但随着战事发展顺利,麦克阿瑟逐渐志得意满,开始要求向三八线以北推进。他们的情报分析认为,即使中国出兵,也不堪一击。美国情报机构评估称,中国的解放军装备落后,缺乏现代化的重型武器,甚至连基础的机械化装备都匮乏。然而,麦克阿瑟等人并未意识到,中国的决心和战斗力远非他们所低估的那样脆弱。
在中国决定参战前,虽然美国的情报机构早有迹象表明中国可能会介入,但美方的情报分析依旧充满误判,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麦克阿瑟甚至曾认为,若中国敢于出兵,必定会遭遇“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伤亡”,他坚信自己的空军优势足以压倒一切。但中国的决策却已经做出,无论敌人的力量如何,中国的人民志愿军毅然决然踏上了朝鲜战场。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40军在北镇发动了对“联合国军”的突袭,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尽管美国情报机关始终无法预见到这一举动,麦克阿瑟依旧未能察觉到中国已经全面参战,他对战场的局势判断严重失误。美国在战场上的指挥官阿尔蒙德更是轻视中国军队,认为中国军人不会对抗美国的高科技武器,甚至戏称中国人是“洗衣工”,只要美国军队出现,必定能轻松击败他们。
然而,当志愿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尤其是长津湖战役的爆发,麦克阿瑟和美军却发现,他们面临的并非轻敌之敌,而是一个有着强大战斗力的对手。情报失误导致美军措手不及,甚至一度在战场上陷入困境。
麦克阿瑟最终因战局失利而被撤职,1951年4月11日,美国政府宣布解除其职务。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发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演讲,成为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名句。然而,长津湖战役中美陆战第一师的伤员回国后,对麦克阿瑟的演讲嗤之以鼻,认为他的宣言不过是空洞的自夸,完全无法掩饰战场上的惨败。
回顾当时的情况,麦克阿瑟的狂妄和情报失误,最终使得美军遭遇了自二战以来最惨重的军事失败。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