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拥有多个特殊身份的传奇人物。
她不仅是民族英雄黄继光的战友,还是中国首位女空降兵。更令人敬佩的是,离休后她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她一生的所有积蓄——整整一千万元,用于回馈家乡。
她到底是谁?她有着怎样充满传奇与辉煌的一生?
时光流转至2025年,湖北武汉。某个简陋的30平米小平房内,一对年过九旬的老人依然过着朴素的生活。每日里,他们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漫步,享受着宁静的时光。丈夫推着妻子的轮椅,妻子则笑容满面,温柔和煦。
展开剩余88%两人的穿着极其朴素,老旧的布鞋上已难辨颜色,搭配着陈旧的军装。衣料早已因年复一年的洗涤而泛白,屋内的装饰也极为简朴,几乎没有任何花哨的装点。唯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里堆满了书籍和报刊,这些书籍仿佛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让这间屋子显得格外充实。旁人眼中,这对夫妇是极端节俭的典型,几乎不去商场,衣服和日常用品也尽量节约,一部老年机是他们唯一的通讯工具。邻里朋友们都觉得这对夫妇实在是“抠门”,不理解他们究竟在节省什么。
然而,你或许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对极度低调、朴素的夫妻,在多年前,却捐出了他们一生积累的财富——整整一千万!这笔钱,便是他们几十年辛勤生活的结晶。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又是一段伟大英雄与背后妻子的故事,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她的名字是马旭,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现年92岁。
也许你对她的名字并不熟悉,但提起她曾是黄继光的战友,恐怕没人不为之肃然起敬。
马旭生于1933年,家庭贫困,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她和弟弟长大。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这样的家庭维持生计本就极为艰难,何谈生活的富裕。那时的马旭一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风餐露宿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但也正是因为乡亲们的帮助,马旭一家才勉强度日。马旭常回忆道:“小时候多亏了乡亲们的援助,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解放军的部队也进入了她所在的村子。解放军带来了分地与资金,家里的日子也逐渐有所好转。
正如那句古话说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乡亲们和解放军的恩情深深种在了当时小姑娘马旭的心里。这份感恩之情,成为她投身军旅生涯的动力。
14岁那年,马旭决定参军报国,迈入了军营。这一年是1947年,她就被分配到黄继光所在的部队,参与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后勤保障工作。在战场上,她建立了不小的战功,成为名副其实的女英雄。
1956年,马旭被调至武汉军区总医院,开始从事医疗工作。凭借出色的表现,她很快成为医院的重要骨干,年仅二十出头就功勋赫赫。许多人可能在这个年纪会因获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但马旭并未如此。她始终在寻找新的自我突破,渴望更大的挑战。
1961年,军队决定组建空降兵部队。那时,马旭已经在医疗领域站稳了脚跟,但她并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果断地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申请加入空降兵的卫勤保障工作。她成为了我国首批女空降兵之一,随即与丈夫颜学庸一起投身科研事业。
在这些年里,马旭凭借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等多篇重要研究报告。而她与丈夫共同研发的“充气护踝”技术,成功解决了困扰空降兵的着陆损伤问题,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尽管已经离休多年,马旭和颜学庸依旧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依然活跃在医学研究领域,关注国内外的最新资讯。即使在轮椅上度过每一天,马旭仍坚持每日阅读报刊,钻研医学。
许多人问她,为什么如此拼命,她总是平静地回答:“因为我亲历过战争,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的战友曾说过,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
这句话,成为她一生的动力,支撑她走过了漫长的一生,成了她生命中最崇高的信仰。
如果你觉得马旭的贡献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那么接下来的事迹更是令人动容与敬佩。
2018年,武汉某银行发生了一起疑似电信诈骗的事件,事件的主角是一个看似年逾古稀的老人。那位老人请求将300万元汇入指定账户,这种大额转账立即引起了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经过多次确认,才弄清楚老人正是马旭。
当时,85岁的马旭与一位来自木兰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银行。她正打算将自己首批理财积蓄捐赠给家乡,用于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这一举动令人深感敬佩,马旭和丈夫颜学庸的全部积蓄共计一千万元,而这一千万元都捐赠给了马旭的家乡木兰县。
马旭坦言:“小时候乡亲们用百家饭养活了我,而如今是我感恩的时刻。”
接下来的两年里,夫妻俩陆续捐出了这笔巨额资金,全部用于木兰县的文教事业。通过这笔捐款,当地建立了“马旭文博艺术中心”,成为一个旨在开展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公共场所。如今,马旭所希望的“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每个孩子的朗朗读书声都在这里回荡。
马旭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2018年,她荣登“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榜单,评委会为她写下的颁奖辞简短却极为有力:“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马旭的节俭与无私精神深深感动了无数人。她和丈夫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依然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2020年,他们成立了“马旭慈善基金会”,专注于支持家乡教育、扶贫济困、帮助老弱病残等社会公益项目。马旭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抗美援朝奖章和科研专利证书捐赠给了湖北省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示给后代,让年轻人明白“奋斗与奉献”的真正含义。
马旭曾说:“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拼搏进取,做一个对国家、人民、社会有用的人!”她的精神和奉献精神,必将永远激励后人。
如今,年过九十的她依然坚守在那座简陋的小屋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心中依旧怀抱着那份崇高的理想与使命。就像她一直坚信的:“活到老,学到老,奋斗到老,奉献到老。”
马旭的故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与奉献,也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厚底蕴。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